历史

246 活体招牌(1 / 4)

推荐阅读:

品牌化战略的基石是产品过硬,其次是营销不落后,倘若要品牌具备长性,就要品质持久的过硬。

所以有些品牌就算一时风头无量,但要是纯粹靠营销吹上天,那飞得多高摔得就有多惨。

这几年央视标王摔跟头的不在少数,便是管理生产跟营销脱节的反面教材。

反倒是那些做高档小甜水的保健产品,因为本身产品就没有什么卵用,人们期望的也不是喝了上头,社交属性远大于商品属性,所以营销费用占大头也无伤大雅。

教育品牌同理,不管是不是以盈利为目的都是如此。

从高端化来说,就是“德智体美劳”全面发展,搞点特色“贵族化”渠道,是能搞钱的,也符合这个阶段本地土豪的精神需求。

像赵建国能掏个十几万让女儿进一中,只是无数小土豪的一个缩影。

但五家埭小学显然不可能这么做,搞“贵族化”就失去了意义,也不方便张浩南摆烂搂钱。

“贵族化”操作对社交的要求极其频繁,张浩南没有这个兴趣。

因此想要从平民路线打造品牌,就只有一条路,那就是“成材率”。

小学升初中是无法筛选升学率的,毕竟不存在这个概念,但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,比如各种学科、技能竞赛。

“我有个侄儿,京城大学的料,我想从括州、姑苏、崇州请小学奥赛名师来指导,抓紧集训的话,七月份决赛应该能有成绩。”

“决赛?”

邵卫东愣了一下。

“三月份初赛,这个月复赛都过关了。”

“有点厉害啊。”

“很可以的,非常聪明,另外一个也还行,但复赛没过。”

所有侄儿里面,张然亮天资极好,重生前小学华杯赛拿了个二等奖,也有一笔奖金。

不过那时候是张浩南训练张然亮的数学,到底也不是专业冲赛的,止步二等奖是张浩南的极限,不是张然亮的。

后来张然亮去离家近的科大,而不是进京,现在才知道应该是受了自己的影响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最新小说: